王樸,原名王蘭駿,1921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江北縣(今重慶市渝北區(qū))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王樸4歲啟蒙,聰明機靈,勤奮好學。先后在重慶第一高小、求精中學、廣益中學、復旦高中求學。中學時代,王樸目暏國家憂患、民族衰敗、民不聊生,面對黑暗陰晦的政治氣候,他積極尋找救國救民的真理,開始萌發(fā)了為正義而戰(zhàn)的信念。
1944年夏,王樸考入北碚復旦大學新聞系。中共中央南方局青年組的張黎群、周力行等人,也開始關注王樸,并與他建立了聯(lián)系。不久,王樸參加了黨領導的《中國學生導報》的工作,被選為報社財經(jīng)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按時出版該報不辭辛勞,為籌資集費奔走呼號,成為復旦大學學生運動的骨干。復旦“據(jù)點”核心組將王樸的情況報告給了南方局青年組,并把王樸列入了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立即接替工作的“第二梯隊”名單。在復旦大學,王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fā)生了決定性轉變。后來,他常常自豪地說:“如果不是抗戰(zhàn)爆發(fā),找到了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像我這樣出身的人,可能讀完大學就出去留洋鍍金,不會來管國家大事了,這要歸功于黨的教導。”
1945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在關于開展大后方農村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南方局和大后方的黨組織,應以農村工作為主要工作,應設法發(fā)動與訓練一批黨員、進步青年學生、進步人士,利用各自的社會關系,深入到農村中去,利用合法與非法的方式,為農民服務,聯(lián)絡農民以及民團等,并努力獲得成績?!蹦戏骄謸?jù)此作了詳細布置,要求堅決動員黨的骨干、進步人士及知識青年到基層和農村,加強群眾工作。
王樸原打算到中原解放區(qū)去,南方局青年組考慮到他家在江北縣的社會地位,動員他回鄉(xiāng)辦學。王樸堅決響應黨的號召,愉快地接受了任務,離開復旦大學校園,拋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征得母親捐資興學的同意,回到家鄉(xiāng)興辦學校。黨組織也不斷調派共產黨員、進步青年來江北縣農村,協(xié)同王樸辦校,建立據(jù)點,開辟工作。
1945年秋,黨組織從南方局組織部、青年組、新華日報、育才學校等處抽調了黃友凡、李青林、張宏雅、陶昌宜、楊明遠、徐干、謝誠、喻曉晴、褚群、伍集等一大批青年,與王樸一起創(chuàng)辦蓮華小學。蓮華小學校址設在復興鄉(xiāng)大樹李家祠堂,大家一起動手開荒填土,平操場,整教室,因陋就簡,兩個月后學校就初具規(guī)模。9月,蓮華小學正式開學,有初小和高小各一個班,共100余名學生。學校由金永華任董事長,王樸任校長。同時,邀請當?shù)亻_明士紳王潤民(川東師范畢業(yè)、老教師、縣督學)和王鏡明(北京朝陽法學院畢業(yè)、律師、縣參議員)為學校董事,得到了他們持續(xù)、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盡管學校條件很差,生活艱苦,但充滿著團結、民主的空氣,一開學就給復興鄉(xiāng)帶來了生機。學校墻上貼著“死讀書,讀書死;活讀書,讀書活”的標語,按照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教師和學生一同吃飯,一起勞動。學校提倡民主思想,用《新華日報》的新聞、社論和《活路》雜志的大眾詩歌作為政治課教材。還結合農民的需要,舉辦夜校,教農民寫條子、寫家信、打算盤、記賬等,受到農民的歡迎,附近的農民也把蓮華小學看成是自己的學校。
蓮華小學是在黨的領導下,作為一個農村工作據(jù)點而興辦的。1946年下半年,鑒于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zhàn)協(xié)定、發(fā)動全面內戰(zhàn)的現(xiàn)實,中共四川省委決定,加強農村工作,準備發(fā)動游擊戰(zhàn)爭。為適應革命形勢發(fā)展,擴大辦學影響,加強據(jù)點建設,王樸取得母親金永華的支持,決定停辦蓮華小學,開辦蓮華中學。1946年秋,新辦的蓮華中學從李家祠堂遷到遜敏書院,招生兩班,正式開學。四川省委青年組又派楊仲武、王敏、鐘歧青、黃雅律、張勉等到蓮華中學工作。學校為將近一半的學生減免學費、膳宿費,管理嚴格,富有勤奮進取的風氣,受到當?shù)馗鹘缛耸康暮迷u,聲名遠播。1948年初,為適應新的形勢和任務,爭取蓮華中學的“合法”地位,北區(qū)工委決定接辦抗戰(zhàn)時由天津遷來江北縣靜觀場的私立志達中學,由王樸出面,王潤民、王鏡明等人牽線,解決了蓮華中學長期不能“立案”的難題。蓮華中學改為志達中學初中部,原志達中學(靜觀場)為高中部。金永華仍任董事長,王樸任校長。
1946年冬,在辦校建點的過程中,經(jīng)過長期培養(yǎng)和考驗的王樸,經(jīng)陶昌宜介紹,由四川省委青年組組長張子英代表黨組織吸收入黨,實現(xiàn)了他多年的愿望。
1947年2月,中共江北縣特支成立,王樸被任命為特支委員。7月,成立江北縣工委,王樸任工委書記。1947年9月,中共重慶北區(qū)工委成立,王樸任宣傳委員兼管統(tǒng)戰(zhàn)工作。蓮華中學即成為北區(qū)工委機關所在地,成為江北縣和北碚地區(qū)黨的活動中心。
就在北區(qū)工委成立時,為了配合解放戰(zhàn)爭,在大后方進行武裝斗爭,川東黨組織急需經(jīng)費購買糧食、藥品和武器。王樸接受了為黨籌集大筆經(jīng)費的任務,決定把家產全部獻給他為之奮斗的神圣事業(yè)。王樸把想法告訴了母親,年近半百的金永華同意將自己半生苦心經(jīng)營積攢所得、準備留給子孫后代的殷實家產全部奉獻給黨安排使用。從1947年秋至1949年,金永華、王樸陸續(xù)變賣了1480石田產和市區(qū)的部分沿街房產,折合黃金近兩千兩,所得款項,一部分支付黨的活動經(jīng)費,一部分通過中國銀行會計楊志(共產黨員)存入銀行備用。
金永華、王樸大量賣田,引起了社會上一些人士的注意。川東臨委指示他們以做生意為名,籌建一家貿易公司,作為川東黨組織的一個經(jīng)濟據(jù)點。1948年初,王樸在重慶民國路宏泰大樓二樓租了一層樓房,根據(jù)黨的需要創(chuàng)辦了南華貿易公司,由王樸任經(jīng)理,楊志任副經(jīng)理。同時還從學校抽調幾個黨員擔任會計和辦事員。南華貿易公司一方面以王樸家賣田的款項作資本,經(jīng)營生意;另一方面,通過公司供給川東地下黨活動經(jīng)費,并與上海、香港等地打通貿易往來,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公司開業(yè)后,川東臨委書記王璞曾來此接頭,并提過款,對公司的開創(chuàng)工作十分滿意。
1948年4月,中共重慶市工委機關報《挺進報》被破壞,一大批革命同志相繼被捕,山城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王樸也因挺進報事件而不幸被捕。南華貿易公司亦隨之停辦。
王樸被捕后,先關押在國民黨重慶行轅二處,組織上通過各種關系,千方百計進行營救,均未果。敵人軟硬兼施,威逼利誘,王樸鐵骨錚錚,在利誘面前,毫不動搖,在“老虎凳”“電刑”等酷刑面前,忍受著肉體折磨的痛苦,堅守黨的機密。最后,王樸被列入重大案情政治犯,轉囚于白公館監(jiān)獄。
考慮到隨時都可能犧牲,王樸設法帶出口信給母親和妻子,囑托他們堅持革命。他在給妻子褚群的信里說:“小群:莫要悲傷,有淚莫輕彈。你還年輕,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狗狗取名‘繼志’”在給母親金永華的信中說:“娘:你要永遠跟著學校走,繼續(xù)支持學校,一刻也不要離開學校,弟、妹也交給學校?!睂W校指的是黨辦的蓮華中學,實際上是指黨。在臨近生命最后時刻,王樸將自己未竟的事業(yè)寄托于未來、寄托于后來人、寄托于黨,其殷切期望和赤子之情,躍然紙上。
1949年10月28日上午,白公館的“犯人”開始放風了,王樸和陳然正在打掃廁所。突然,敵人惡狠狠地叫喊:“王樸、陳然馬上轉移!”王樸再次被押到行轅二處,徐遠舉發(fā)出最后通牒,可王樸義正詞嚴地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下午,王樸與陳然、劉國鋕、成善謀、蘭蒂裕、雷震等十位戰(zhàn)友被敵人捆綁著,推上一輛十輪大卡車“游街示眾”。當車行至市區(qū)時,王樸和幾位戰(zhàn)友昂首挺胸,高喊著:
“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中國共產黨萬歲!”
“毛主席萬歲!”
下午四時,囚車抵達大坪刑場,敵人罪惡的子彈射向王樸等人。頓時,烈士鮮血染紅了大地……
“能不能經(jīng)得起嚴峻的考驗,我的行動是最好的回答?!蓖鯓阋詫嶋H行動和28歲的年輕生命,踐行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