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 21軍偵緝組由叛徒郝蜀筠帶隊到萬縣。先后抓捕了原共產(chǎn)軍第二路軍政委李叔昭、第一路軍政委嚴振(嚴覺生)及廖時敏,李、嚴、廖叛變投敵。隨后,李叔昭便帶領(lǐng)偵緝組在萬縣街頭逮捕了下川東特委軍委書記陳靜思。而軍委成員吳季俠卻主動自首投敵,且詳細供出下川東特委組織和領(lǐng)導(dǎo)人員情況,招致萬縣縣委書記李忠義被捕叛變,縣委委員趙鶴仙、朱友仁、葉乃平和熊曼兮先后被捕,萬縣縣委被破壞。陳靜思被捕后,受盡酷刑,寧死不屈,于1月28日英勇就義,年僅22歲。2月8日,中共下川東特委書記蘇幼農(nóng)被捕,卻在押去重慶的上船途中又乘隙逃跑。特委委員余治平、秘書長黃曼谷、交通王牛兒轉(zhuǎn)移,下川東特委遭破壞。受此影響,涪陵、墊江等縣黨組織逐漸撤離隱蔽,甚至停止活動。至4月,偵緝組共逮捕下川東共產(chǎn)黨員、共青團員共12起,逮捕將近百人,其中46名共產(chǎn)黨“要犯”被押往重慶劉湘軍部判處。至此,下川東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黨的工作一度中斷。
2月 中共四川省委建立忠(縣)豐(都)石(柱)中心縣委,領(lǐng)導(dǎo)三縣黨組織,由陳平允(陳福源、陳江)任書記。1932年以后由俞清、周康明先后負責(zé),1933年冬撤銷。
3月13日 重慶寮葉巷二號中共四川省委秘書處被破壞,省委巡視員饒耿之和總交通許仁智被捕犧牲。在此之前的1月14日,江北特支被破壞,書記和組織委員被捕,特支秘書曹雪樵(曹荻秋)逃脫。
4月16日 中共梁山中心縣委成立,書記曾萊(秋林、蘭瑞卿、曾永忠)。中心縣委依靠原三路紅軍游擊隊骨干,重新組織武裝,建立虎南大赤區(qū)。1932年7月,中心縣委被破壞。
4月 鑒于重慶白色恐怖程度有增無減,環(huán)境極為惡劣,中共四川省委決定遷往成都,在重慶建立川東特委,下轄重慶等40余縣市。川東特委書記文強(同年6月被捕,旋即被營救脫險,出川后投入國民黨陣營)。組織部長楊仁杰(文強被捕后代理特委書記),宣傳部長徐永弟,秘書長鄭佑之。重慶市委由川東特委領(lǐng)導(dǎo),書記馬如龍,組織部長劉玉書(后由陳必新接任),宣傳部長肖成久(后由鐘丘接任),秘書長鐘丘。重慶市委成立后,積極清理被破壞的黨團組織,并以工廠為重點,在繅絲、軍工、印刷等行業(yè)工廠中發(fā)展黨團員,建立黨團組織。
5月28日 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召開常委會,討論“國際路線”和六屆四中全會決議,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影響,會議認為全川革命運動“必須迅速地繼續(xù)地高漲”,黨在四川的中心任務(wù)和策略路線是發(fā)展農(nóng)民運動和農(nóng)民武裝斗爭;加緊兵士運動,造成兵變的前提,尤其是川東黨組織“目前最嚴重的任務(wù)”;加緊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加強反對改組派、第三黨、國家主義派和取消派的運動等。同年10月,省委根據(jù)中央7月來信,把開展兩條路線斗爭,反對右傾機會主義作為全川黨的刻不容緩的任務(wù),并以此推動四川工作的轉(zhuǎn)變,以致全川黨的工作受到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嚴重影響。
8月 中共川東特委和重慶市委撤銷,成立江巴中心縣委。中心縣委轄重慶市及巴縣、江北、江津、榮昌、隆昌、大足、銅梁、璧山、合川9縣。中心縣委書記馬如龍,組織部長楊仁杰,宣傳部長徐永弟,軍支書記李家俊,秘書長鄭佑之,委員兼江津縣委書記陳必新(陳震)。中心縣委從成立到次年1月,領(lǐng)導(dǎo)成員楊仁杰、李家俊、鄭佑之、徐永弟,以及接任軍支書記的李惠康(李劍釗)等相繼被捕,壯烈犧牲。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沈陽,發(fā)生九一八事變。重慶人民聞訊奮起開展反日愛國斗爭,先后成立了四川各界民眾反日救國會、四川各界民眾抗日救國大會等組織,連續(xù)舉行集會示威,抗議日本侵略罪行。28日,全市實行絕食罷市,下旗舉哀,冒雨在夫子池集會,要求國民黨政府立即對日宣戰(zhàn),對日經(jīng)濟絕交,要求四川軍隊出川抗戰(zhàn)。江津、涪陵、豐都等縣學(xué)生也相繼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揭露日本侵占沈陽等地的罪行。11月,在中共川東特委發(fā)動下重慶各界開展了“援馬運動”(援助馬占山抗日)。同時,各團體致電慰問、獻金支援東北抗日將士,近5000人報名參加抗日義勇軍,抗日救國的斗爭不斷高漲。但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影響,四川省委認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主要是為了加緊進攻蘇聯(lián),鎮(zhèn)壓中國革命,轉(zhuǎn)移朝鮮的反日視線;把群眾自發(fā)的抗日運動看作是國民黨的欺騙行為,規(guī)定各級黨組織不得參加非黨發(fā)動的抗日活動,把自己的工作局限在少數(shù)人的范圍內(nèi),從而嚴重影響了黨組織在抗日救國的群眾運動中發(fā)揮作用。
9月24日 鑒于,南岸王家沱日本租界租期已滿(光緒二十七年,即1901年8月11日,日本駐渝領(lǐng)事與川東道訂立《重慶日本商民專界約書》,使日本取得在南岸王家沱建立租界特權(quán),租借期30年)。重慶人民舉行集會游行示威,并向市政當(dāng)局請愿,強烈要求如期收回日租界。自1928年底以來,黨影響下的反帝大同盟、反日大會等組織曾多次提出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要求。此外,各界群眾還先后組成重慶國民廢除不平等條約促進會、收回王家沱日租界民眾督促會、四川各界民眾反日救國大會自動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特組委員會,以及重慶、江北、巴縣的自治促進會,掀起收回王家沱日租界的群眾運動,反日怒潮高漲。經(jīng)過兩年多的斗爭,終于迫使日本駐渝的領(lǐng)事、僑民和軍艦于10月22日撤離了重慶。24日,市政當(dāng)局派軍警接管了王家沱日租界,斗爭取得勝利。但次年,日本又以看守財產(chǎn)為名,經(jīng)國民黨政府同意,派日本僑民再次回住原王家沱租界。直至抗戰(zhàn)開始后,又才由重慶市政府接管租界財產(chǎn),日領(lǐng)事下旗回國。
12月4日 軍閥王陵基召集川東、鄂西9縣縣長會議,專門討論“剿共”綏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