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丝袜一区,在线18av,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网下载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站內搜索:

馮玉祥與江津的袍哥“大爺”

2017-12-04 09:18:52來源:重慶黨史網

?

?

江津區(qū)文聯(lián)主席、江津區(qū)作協(xié)主席? 龐國翔

?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曾在“陪都”重慶上游近郊的江津縣暫住過21天。在這21天里,他的工作主要是組織江津各界群眾開展“節(jié)約獻金抗日”募捐活動。在這些天里,他與江津的袍哥大爺李貢秋有一段奇特的交往?! ?span lang="EN-US">

馮玉祥官很大,也很特殊。他當時有三個身份。最了不起的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和國民黨中常委。最特殊的是他是蔣介石的拜把子兄弟。雖如此,他與蔣介石對共產黨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馮玉祥堅決支持與共產黨聯(lián)合抗日,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因而蔣對他感到非常惱火?! ?span lang="EN-US">

194335日清晨四時,馮玉祥從重慶乘“民裕號”火輪溯長江而上,下午三時抵達江津縣城碼頭。第二天,他就深入到城區(qū)的學校、商店、工廠、教堂、鄉(xiāng)村、社團等,還走進尋常百姓家,宣傳抗日救國。

……

江津縣有個鼎鼎大名的袍哥大爺叫李貢秋,他年輕時就在江津南部(江)津、綦(江)邊界重鎮(zhèn)嘉平場“嗨”了袍哥,雖然他跟鎮(zhèn)上的袍哥大爺夏憲臣和鄭輝先、許榮粟三家都拜了兄弟,但他在袍哥內的排名仍屬老幺。

但是,到了1930年,已過而立之年的李貢秋一家搬到江津縣城后,情況就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攀上了時任江津縣征收局長的馮什竹。馮是巴縣人,在重慶袍哥義字堂口上當了多年的總舵把子。李貢秋向他建議,在江津袍哥義字旗下組建大明社。馮默認后,李貢秋便在江津城最熱鬧的地段大什字建起了茶館,開始了大明社的辦公,自任社長,他成為江津義字袍哥大明社的掌舵人。原來排名小老幺,今日成為舵爺,人們開始稱他為“李大爺”。

1933年,李貢秋又干了一件大事。他主持募捐修建了江津龍華寺。龍華寺在龍門場附近,油溪場長江對岸。他自任龍華寺院理事會理事長。他將龍華寺稱為“奇緣道門”。為了廣收信徒,他奉行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辦法。龍華寺在全縣各鎮(zhèn)鄉(xiāng)設有小壇館。同時,在江津縣衙口街設立“江津龍華寺院慈善會施藥處”,派三人專門負責此事,調制出好幾種中藥成品藥,對全城的貧困者免費供應藥品。貧困者中欲吃水藥的,則由施藥處發(fā)給掛號單到“保和”中藥店診病取藥,由施藥處來此結算,仍屬免費。為此,龍華寺在全縣形成很大影響,聲譽很高,其信眾也特別多。遠近善男信女都來此募捐善款,捐贈額也特大。

也不知道李貢秋是不是因此而發(fā)了大財。反正他后來又在大什字街開辦了利群商號,任董事長。俗話說:好運來了擋都擋不住的。這年,李貢秋又被江津縣政府命任為縣救濟院院長。這個來自鄉(xiāng)下的袍哥幺毛弟,一下就集江津義字旗袍哥總舵爺、龍華寺院理事會理事長、縣救濟院院長于一身了。

江津縣救濟院在縣城東門外先農壇處。早前為鄧蟾秋、鄧燮康受縣政府委托而開辦,屬半官半民??箲?zhàn)后改為全官辦,內設有施藥所、貧民食堂、養(yǎng)老殘廢所等。這下,在江津國民黨政府的官方花名冊中,袍哥大爺李貢秋終有了一席之地。

……

馮玉祥到江津后,與縣長蕭振宇商定,決定先召開全城各機關、法團人員會,了解一下情況,摸個底。作為江津義字旗大明社袍哥掌舵人李貢秋,他被推薦參與接待工作。這個會議的參加者都是江津縣政界、軍界、商界、文化界的“頭面人物”,袍哥只算“列席”。會上,馮玉祥講了成立江津縣節(jié)約獻金抗日委員會的重要性等等。其他各界發(fā)言完畢,李貢秋也跟著發(fā)言,表明江津袍哥堅決擁護馮將軍號召的態(tài)度。這次,李貢秋給馮玉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李貢秋算是一不做、二不休的人。他通過某種關系邀請馮玉祥將軍到江津縣城新華大舞臺給全縣各堂口袍哥舵爺開會訓話。在會上,馮將軍講述了前方將士艱苦抗日、勇猛殺敵但又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情景,全場聲淚俱下。李貢秋站起來,當即向馮玉祥將軍表示:“江津袍哥在節(jié)約獻金抗日上,決不拉稀擺帶,而要起好榜樣作用?!?/span>

第二天,在江津縣東門外操場舉行的獻金大會上,江津哥老會代表江津袍哥獻金七十萬元之巨。就這事,馮玉祥向在場的縣長蕭振宇和參議長甘德明問起袍哥大爺李貢秋的情況。蕭縣長告訴馮玉祥將軍說:“這個李貢秋不僅是江津的袍哥舵爺,還是江津救濟院院長。特愛做事慈善事業(yè)……”馮玉祥聽后連聲說:“袍哥人家,義氣!難得!難得?。 ?/span>

在江津救濟院對面不遠處石子山下的金釵井旁,有一圣母廟。抗戰(zhàn)后,廟堂及各殿都住進了許多傷兵,這里成了傷兵醫(yī)院,但條件差,缺少藥品,一些傷兵的傷口化膿了。李貢秋是龍華寺院理事會的理事長,他三次安排寺院慈善會施藥處向圣母廟傷兵送去百草熬制的藥湯,傷兵用于服用或清洗傷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這“李大爺”被津城百姓稱為“李善人”了。

江津獻金大會上馮玉祥贊譽“袍哥人家”的一番話,很快通過縣府幕僚傳到義字袍哥總舵爺李貢秋耳中,他感到很是自豪。于是,李貢秋又決定:由江津龍華寺院慈善會施藥處向前方抗日將士捐獻“雷擊散、霍香正氣丸、虐疾丸”等自制特效土藥五十大箱。每箱有5000小包。李貢秋還表示,以后每年都捐獻此藥,直到抗戰(zhàn)勝利為止。

后來有人統(tǒng)計:龍華寺慈善會施藥處前后共捐獻三百五十余箱“雷擊散、霍香正氣丸、虐疾丸”等自制特效土藥,這等于有175萬抗日將士服用了這種自制特效土藥——這當然是后話。

馮玉祥對江津袍哥李大爺?shù)乃魉鶠楹苁琴澷p。他決定要到李貢秋的救濟院和他曾捐贈過藥湯藥水的圣母廟傷兵醫(yī)院看看。這個兩地方挨得很近,又在一條線上。

這天早上,馮玉祥將軍在蕭縣長、袍哥大爺李貢秋及一群幕僚的陪同下,來到東門外先農壇處看了救濟院。接著,穿過一個土操場,就到了金釵井處的圣母廟傷兵醫(yī)院。馮玉祥將軍撫摸著士兵的傷腿傷臂,問他們的生活實況,然后對他們講話:“你們?yōu)閲伊餮?,受了最光榮的傷,對國家最有功績,最有貢獻。希望各位安心休養(yǎng),早日痊愈?!?/span>

當晚,住在縣銀行的馮玉祥將軍回憶起白天與蕭縣長、袍哥大爺李貢秋等一起到醫(yī)院看望傷兵的事,無不傷感至極。他拿出筆,在筆記本上又寫成了一首“丘八字”詩《醫(yī)院》——

我到醫(yī)院看傷兵,缺臂短腿真英雄。

為了國家曾流血,為了民族敢犧牲。

一個一個摸傷口,問他近日疼不疼?

是在那里受了傷,醫(yī)院住著啥情形?

摸了不過幾十個,大家落淚有哭聲。

……

救國你們出了力,最大勛勞最大功。

光榮實在無人比,忍耐守法記心中。

19448月,馮玉祥將這首《醫(yī)院》詩,收入在重慶出版的《川西南記游》書中——這當然也是后話。

能親陪馮玉祥將軍視察自己的救濟院,還一起參觀傷兵醫(yī)院,李貢秋感到非常榮光。他覺得這是他在袍哥面前最值得夸耀的事。整個江津當時的各界名流,都沒有享受到這個規(guī)格的待遇。

但是,好景不稱。是年底,袍哥大爺李貢秋死于一件很不光彩的桃色事件中。不過,江津的袍哥至少是三年后才知道他真正的死因,先前大伙只知他是因犯急病而逝。李貢秋畢竟是江津的袍哥大爺,因而在江津的喪事辦得非常的熱鬧。由江津的袍哥組織為其治喪,其儀式甚為隆重。全城各街道都扯上“瞞天過海”祭幛,孝獅、孝龍、孝幛無數(shù)。其道場就做了整整七天。

同樣令人吃驚的是,治喪期間,衛(wèi)立煌將軍特贈銘旌悼念,并委托其弟衛(wèi)立朗親臨江津祭奠。

“格老子這個袍哥李大爺,生前和馮玉祥副委員長有關系,死了衛(wèi)立煌長官一家都來送祭幛……他到底是個什么人嘛……?”江津城的百姓都在明里或暗里嘀咕,甚至是暗罵。

不過,這個曾受馮玉祥將軍點贊過的江津袍哥李大爺早前主持修建的龍華寺,在他駕鶴西歸后的一年后,駐進了三百多名黃埔軍校的學員,這里成了臨時校舍。這也算是李貢秋為抗戰(zhàn)做出的一點貢獻吧。

== 附件下載==

重慶黨史微信公眾號

重慶黨史網版權所有.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qū)人和街99號  郵編:400015
渝ICP備11000637號-3 技術支持:華龍網
渝公網安備:5001900250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