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朝權 魏全紅
鐘昌明,1953年11月出生于四川省榮昌縣(今重慶市榮昌區(qū))吳家鎮(zhèn)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讓他被迫放下書包,到廣闊的天地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17歲時成為榮昌縣氣象站職工,他用12年時間,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從一個小學生到大專生的轉變。他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氣象事業(yè),敢于戰(zhàn)天斗地,2006年10月,被重慶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旱救災一等功臣”稱號。2007年1月因病去逝。
文化大革命期間,鐘昌明到榮昌縣十烈公社當知青,加入“清隊”學習小組,每天步行10公里到夜校上課,提馬燈組織農民學習。1971年7月,榮昌縣氣象站招工,鐘昌明競聘成功。11月,他被單位送到四川省氣象局訓練隊培訓。來到訓練隊,鐘昌明懵了:訓練隊高中生成堆,大學生不少,他一個小學生......“拼了命也要跑到前面!”他暗下決心。
于是,別人娛樂時,他在讀書,別人休息時,他還再讀書......。結業(yè)時,他終于跑進了全班前10名。
要弄懂氣象科學的奧妙,僅憑在培訓班學的知識永遠不夠。從此,他一日三餐常常是稀飯加饅頭,把剩下的錢都用于買書。終于,用12年時間,他完成了從一個小學生到大專生的轉變。
在自學的同時,鐘昌明用3年時間,徒步走完瀨溪河、清流河流域,進行系統(tǒng)的生態(tài)考察,他撰寫的論文《瀨溪河清流河流域洪澇災害與農業(yè)生產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在北京學術研討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在家人和同事眼中,鐘昌明是一個“工作狂”。榮昌氣象局從最初的一個站長、一個職工、一條土狗、一座破難不堪的土墻房子,變成今天的辦公條件一流和技術過硬的隊伍,從1996年起就擔任局長的鐘昌明功不可沒。
2005年6月28日,氣象局職工例行體檢,醫(yī)院主治醫(yī)生把他的同事拉到一邊嚴肅地說:“你們局長是肝癌?!?/span>
鐘昌明被送到重慶西南醫(yī)院,醫(yī)生診斷最多只能挺3個月。7月25日,他被送上手術臺,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8月11日,鐘昌明躺不住了,他找到主治醫(yī)生懇求:“醫(yī)院呆著心里難受,換個環(huán)境心情會好起來,我相信回到單位有利治病,請滿足我的心愿吧!”
第二天,他回單位上班了。
鐘昌明的病情一天天惡化,一年里,他先后4次被送上手術臺,被下病危通知書。但那4次,他只分別住了8天、40天、20天、19天醫(yī)院,都以同樣的理由,回到了單位。
第5次手術是2006年6月初做的。7月4日,鐘昌明獲知縣里旱災嚴重,要求出院,醫(yī)院堅決不批準了。鐘昌明向醫(yī)院承諾,責任自己承擔。
鐘昌明在第5次手術后的第19天回到單位,懷揣救命藥,一直戰(zhàn)斗在抗旱一線。
7月10日,鐘昌明帶著工作人員,在烈日下走了3個多小時,最后在觀勝鎮(zhèn)涼坪山選擇了一個理想的人工增雨作業(yè)點。
上午11時20分,正在用GPS測定相關數(shù)據(jù)的鐘昌明突然感到肝部劇痛,昏倒在地,同事趕緊從他的懷里摸出急救藥灌下去。20分鐘后,鐘昌明醒來,大家將他往車上抬,但他卻說:“不行,人工增雨作業(yè)點太重要了,我能堅持?!?/span>
此后,鐘昌明跑遍全縣10個鎮(zhèn)20個村,確定了4個人工增雨作業(yè)點。
4個高炮作業(yè)點需要人員,人手嚴重缺乏。鐘昌明只安排自己和另外一名有病的同志留在單位,夜以繼日地觀測、指揮。
每天,妻子都哭著不準他出門,他說:“再堅持幾天,等下雨了,我立馬去醫(yī)院!”這一拖就是兩個月。
9月4日晚,在鐘昌明指揮下,氣象局工作人員前往他親自選的4個作業(yè)點進行人工增雨。23時18分,200多發(fā)炮彈呼嘯著沖向天空,整整持續(xù)72天特大干旱的榮昌土地終于迎來第一場甘霖,全縣20個鎮(zhèn)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最少的也在50毫米以上,吳家鎮(zhèn)達到129毫米,很大程度緩解了榮昌的旱情。連夜趕到人工增雨作業(yè)點看望慰問一線工作者的縣長十分感動,他對前往的同志說,要向鐘昌明學習,在危難時刻,體現(xiàn)出一個共產黨員的價值。
10月13日,鐘昌明被重慶市委、市政府評為抗旱救災工作先進個人,記一等功。由于病情惡化,他于2007年1月1日離開人世,年僅53歲。(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榮昌區(qū)委黨史地方志辦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