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丝袜一区,在线18av,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网下载 ,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站內(nèi)搜索:

揮師西進 解放重慶——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

2017-08-01 14:46:23來源:重慶黨史網(wǎng)

 

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194911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部隊在涪陵橫渡長江,進軍重慶。

 

1949128日,群眾熱烈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萬縣城區(qū)(楊家街口)。

1949121日《大公報》報道重慶解放。

 

1950年國慶節(jié),劉伯承題寫的“人民解放紀念碑”手稿。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人民解放軍經(jīng)過堅苦卓絕的斗爭,以氣勢磅礴的力量,摧毀了國民黨反動政權(quán),取得了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新中國成立之后,徹底消滅國民黨殘余勢力,粉碎蔣介石割據(jù)西南圖謀,實現(xiàn)大陸全部解放,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任務。早在渡江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時,黨中央指示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為主,擔任解放西南的任務。重慶這片英雄的土地見證了人民解放軍的這段英雄壯舉和光輝歷程。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讓我們共同回顧光輝歷史,向人民軍隊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迂回大包圍的戰(zhàn)略決策

經(jīng)過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國民黨軍隊主力被人民解放軍消滅殆盡,國民黨的統(tǒng)治搖搖欲墜。但蔣介石對西南寄予極大希望,他認為西南地區(qū)有可資據(jù)守的政治和地理條件。秦嶺、大巴山和武陵山等山脈象一道道天然屏障,隔斷了川黔地區(qū)與外界的聯(lián)系;地處邊陲,便于取得帝國主義的直接援助;云貴川康盤根錯節(jié)的反動勢力和各路軍閥,是維持反動統(tǒng)治的重要基礎。因此,他提出要以云貴川康為后方基地,建都重慶,確保四川,割據(jù)西南,靜待國際事變,以圖東山再起。

蔣介石打著如意算盤,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對西南也志在必得。渡江戰(zhàn)役勝利結(jié)束時,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為殲滅西南諸敵,要采取大迂回大包圍的作戰(zhàn)方針,包一個“餃子”,將蔣介石在西南的90萬大軍全部包住,一口吞下。為此,一方面令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第二野戰(zhàn)軍主力和第四野戰(zhàn)軍一部,從湘鄂西地區(qū)攻敵不備,直出貴州,進占川東、川南,切斷胡宗南集團和川康諸敵退向云南的道路;隨后令賀龍率領在秦嶺地區(qū)的第十八兵團和第一野戰(zhàn)軍一部,迅速南下,追擊胡宗南部,會同二野主力聚殲殘余諸敵于四川盆地。

為了完成大迂回大包圍的計劃,在毛澤東和中央軍委統(tǒng)一部署下,活動在鄂西北地區(qū)的湖北軍區(qū)部隊頻頻叩擊東面入川門戶巴東;活動在陜南和鄂西地區(qū)的中原軍區(qū)部隊,也積極佯動,造成通過大巴山進擊四川的聲勢,而賀龍則率第十八兵團對秦嶺之敵發(fā)動攻勢,牢牢吸引住胡宗南集團。二野指揮機關和第三兵團在劉、鄧的率領下,從南京乘火車沿津浦路北上,經(jīng)隴海路西進,一路大事聲張,佯示由陜?nèi)氪☉B(tài)勢。

這一切誘使蔣介石判斷解放軍將由北或由東入川,因此將防御重點擺在川北秦嶺、長江以北的大巴山及川東一線。長江以南之川東南的酉、秀、黔、彭及貴州松桃、沿河等與湘黔交界地區(qū),由于地勢險阻復雜,江河縱橫,大兵團行動困難,又有宋希濂部8個軍約10萬人控制川鄂交界的巴東、恩施、咸豐一線,作為防守西南的前沿陣地,且與在湘桂防守的白崇禧集團相呼應,蔣介石認為解放軍不會由此入川,因此幾乎沒有配置兵力,只有當?shù)氐膬蓚€省保安團防守,其余兵力則散布于川黔各地,構(gòu)成縱深配備。蔣介石的部署完全按照毛澤東預想,落入了我軍的戰(zhàn)略大包圍。

劉鄧大軍挺進大西南

根據(jù)中央的統(tǒng)一部署,19497月中旬,劉、鄧在南京召開二野高干會議,制定進軍西南作戰(zhàn)方案。為解決西南解放后的干部來源,二野在上海和江浙地區(qū)大量招收進步學生和青年,組成西南服務團。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和二野前委任命了中共重慶市委和川東區(qū)黨委的主要成員。以后,又從西南服務團、二野三兵團、中共中央華東局、四川干部隊等單位抽調(diào)2470人,作為接管重慶市的骨干力量。除了作戰(zhàn)部署和干部配備外,二野、中央社會部、華東局及在香港的黨組織陸續(xù)派出先遣人員前往西南和重慶作統(tǒng)戰(zhàn)策反和情報工作。

9月下旬,按中央軍委和劉、鄧的部署,二野三、五兵團到達湘鄂西地區(qū)秘密集結(jié)。

劉、鄧對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制定的大迂回大包圍部署,早已心領神會,這是一個“關起門打狗”的戰(zhàn)略決策。但是,這個門既不能早關也不能晚關。1014日晚,四野奪取廣州,國民政府的殘余勢力急忙逃到重慶,各地國民黨殘敵,也紛紛向西南流竄。1019日,毛澤東在一封關于西南地區(qū)作戰(zhàn)方針的電報中指出,西南的重心是四川,二野主力必須于12月占領敘府(今宜賓)、瀘州、重慶一帶。一場挺進川東南,解放重慶的戰(zhàn)役即將打響。

1023日,劉、鄧下達二野進軍川黔的作戰(zhàn)命令。命令五兵團和三兵團的第10軍為左翼部隊向貴州進擊,要他們“一刀子插到貴陽”,接著直驅(qū)畢節(jié)、遵義,切斷川境諸敵退往貴州的通道,然后向川南兜擊。同時令三兵團主力和四野第47軍為右翼部隊,向川東南進擊,首先打開入川通道,吸引和割殲國民黨軍宋希濂部,解放重慶。

111日,二野的三、五兵團和四野47軍以及湖北軍區(qū)部隊,以突然、猛烈的動作,從北起巴東、南至天柱寬約1000公里的戰(zhàn)線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左右兩路鉗擊宋希濂部。

突破烏江防線

在解放軍凌厲的軍事進攻和政治攻勢的打擊下,宋希濂部隊退到烏江以西組織抵抗,這一帶山嶺連綿,地勢險惡,又有烏江為天然屏障,易守難攻,素稱“川湘咽喉”。宋希濂移兵于此,在彭水到龔灘沿烏江200余里地帶上布置新的防線,企圖據(jù)險而守。

歷史真是巧合。14年前,還是這條烏江,劉伯承率領中國工農(nóng)紅軍先遣部隊在數(shù)十萬蔣軍的圍追堵截中幾經(jīng)搏殺,驚心動魄,終于突破烏江天險,打開了紅軍開往遵義的道路;14年后,劉伯承的部隊又來到烏江邊上,不過這一次他們是要奪取全國的徹底解放。

這一次烏江更不可能給解放軍造成阻礙,部隊決定從烏江防線的薄弱點,從它的最南端——龔灘首先突破烏江,從敵人的右側(cè)翼迂回過去,插入敵人的縱深。

奪取龔灘的任務由1236108團執(zhí)行。龔灘西瀕烏江,南臨阿蓬江,兩江在此匯流,是入川重要隘口,其東的大寨門,危巖高聳,壁立千尺,素有天險之稱。當部隊急行軍抵達龔灘南岸之時,敵人有一個營的兵力已經(jīng)從彭水趕到,并在險隘構(gòu)筑了堅固的工事,居高臨下地監(jiān)視、封鎖著渡口和路口。

渡口僅有的三只小船全部被敵人拖到對岸,控制在碉樓附近的狹小河道里,用交叉火力嚴密封鎖。

望著懸崖下阿蓬江翻滾咆哮的激流,部隊領導決定在連隊中挑選幾名勇士過河奪船。戰(zhàn)士們紛紛報名,最后選定金眾、石世喜、洪有昌、程宜德、朱家毫等七位水性好的同志。

勇士們面對滔滔江水、凜洌寒風,毫無畏怯。第一次四人下水,泅水不遠,就被急流、漩渦吞沒。緊接著,石世喜、金眾、朱家毫三人躍入水中。剛至江心,金、朱兩勇士又被激流卷走,在此千鈞一發(fā)之際,石世喜在我方火力的掩護下,冒著槍林彈雨,同急流、漩渦奮力搏斗,終于泅到對岸,奪得一只船回來。

勇士的犧牲換來了敵人的覆滅。部隊乘著那只渡船,一船一船地過了阿蓬江,突破敵人在大寨門的據(jù)險封鎖,很快攻占了龔灘。西進大軍在彭水等地同時渡過烏江,宋希濂苦心經(jīng)營的烏江防線在西進大軍的多路強攻下迅速崩潰。敵十四兵團司令鐘彬在白濤鎮(zhèn)被解放軍活捉。宋希濂部從彭水全線潰退,向武隆、南川方向逃跑。

攻克白馬山

突破烏江防線后,部隊隨即沿川湘公路西進,向南川方向追擊敵人。

有如山洪暴發(fā),直瀉奔流,一場排山倒海的追殲戰(zhàn)展開了。

戰(zhàn)士們忘記了什么是疲勞和饑餓,每天以100里甚至140150里的速度追擊著。從干部到戰(zhàn)士,腦子里都被一件事情吸引著:“追殲敵人,打到重慶。”邊走邊打,邊趕邊捉,神經(jīng)之緊張,情緒之高昂,為歷來進軍所罕見。部隊日日夜夜在公路上擁擠著,這支部隊如果休息一下,或坐下吃點干糧,另一支部隊馬上插到前面去了。戰(zhàn)士們常常開玩笑似的喊著:“同志們不要擠啊!大路朝天,各走一邊?!?/span>

面對解放軍如此強大的攻勢,蔣介石坐立不安,前線失敗的消息,時時刺激著他,使他懊惱不堪。他連忙召開緊急會議,令在川北的羅廣文部隊日夜兼程調(diào)回川東,在南川以東白馬山一帶與潰退到這里的宋希濂殘部緊急布防,企圖把我軍西進部隊阻截于白馬山以東地區(qū),確保重慶的安全。

白馬山位于南川的東北方向,高一千五百余米,山下是水流湍急的烏江,山上層巒迭嶂,溝壑交錯,林深路險,川湘公路由東向西曲曲折折地在山上繞行,長約五十多公里,地勢相當險要。

但是,沒等到羅廣文部站穩(wěn)腳跟把所謂的白馬山防線布置就緒,解放軍追擊的先頭部隊已經(jīng)解放了江口、武隆,隨即向白馬山防線發(fā)起攻勢,出現(xiàn)在正在布防的敵人面前。我1199團設伏于中營、竹壩以南地區(qū),殲敵大部,俘敵800余,繳獲馱馬600余匹,一路猛打猛攻,連戰(zhàn)皆捷。

與此同時,解放軍另一支部隊從武隆下游約20多里的羊角磧附近渡過烏江,迅猛登上白馬山頂,居高臨下控制了交通要道,截斷川湘公路,將宋希濂的殲余部隊大部分殲滅在白馬山以東地區(qū)。同時,奉命布防白馬山西北面的羅廣文部隊剛與解放軍交火,即向綦江、桐梓潰退。

就這樣,蔣介石苦心經(jīng)營、自詡為固若金湯的白馬山防線,在我軍猛烈攻擊下,只堅持了一天,即全線崩潰。

激戰(zhàn)南溫泉

在摧毀了羅廣文、宋希濂的“白馬山防線”以后,解放軍二野三兵團主力及四野47軍協(xié)同作戰(zhàn),在南川冷水、涪陵龍?zhí)丁涂h棟青場、天子店等地聚殲宋希濂和羅廣文部隊三萬余人后,分三路繼續(xù)前進,解放了南川、綦江、江津、涪陵等地,對重慶形成三面包圍之勢,陣陣槍炮聲,驅(qū)趕著山城黎明前的黑暗。

坐鎮(zhèn)重慶的蔣介石慌了手足,急忙命令楊森的重慶衛(wèi)戍總司令部以三個師的兵力,在重慶南岸大興場經(jīng)黃桷椏至九龍坡一線,占領防御陣地,構(gòu)筑工事。蔣介石還親自下令將胡宗南的王牌部隊第一軍從廣元空運至重慶保駕,企圖以“天下第一軍”來阻擋人民解放軍前進。

南溫泉是國民黨軍隊防守的戰(zhàn)略要地。層層山巒向北伸延到長江邊的大興場,向南伸延至綦江,百多里回環(huán)的山嶺構(gòu)成重慶江南的一道天然圍墻。南溫泉東南面的建文峰是群峰之顛,它和打鼓坪之間的峽谷虎嘯口是南川通往重慶的必經(jīng)之路,路兩旁山勢陡峭,易守難攻。

1126日,解放軍二野三兵團12軍先頭部隊神速地由南川抄山路飛兵進攻南溫泉,與防守在這里的胡宗南一個師遭遇,打響了解放重慶外圍的戰(zhàn)斗。

12103團自從進軍大西南以來身經(jīng)百戰(zhàn),這回碰上了胡宗南的王牌部隊,雙方在虎嘯口、建文峰等處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陣地爭奪戰(zhàn)。我軍將士不怕犧牲,奮力殺敵,激戰(zhàn)三天三夜,以傷亡100余人的代價,最終占領了五洞橋通道和南泉正街,贏得了南溫泉戰(zhàn)斗的勝利。

南溫泉激戰(zhàn),是解放重慶外圍戰(zhàn)斗中最激烈、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戰(zhàn),它牽制了國民黨軍隊主力,為三兵團和47軍部署三面包圍重慶爭取了時間。

南溫泉戰(zhàn)斗正酣時,解放軍南路部隊已突破綦江一線羅廣文潰部,從順江場強渡長江;同時,解放軍北路部隊在長江南岸各個渡口強行登陸,先后控制了西起江津,東至木洞近百公里的長江南岸地區(qū),威逼重慶城。

勝利大會師

19491130日凌晨,蔣介石在重慶白市驛機場美齡號專機上度過驚惶的一夜后飛逃成都,剛起飛26分鐘,解放軍就攻占了機場。奉令死守重慶的衛(wèi)戍司令楊森,也在同日早晨逃離重慶。正面進攻重慶的解放軍進抵長江南岸海棠溪,左翼迂回部隊從李家沱過江,經(jīng)楊家坪、大坪至沙坪壩,重慶市區(qū)已被團團圍住。

但是,不知事態(tài)發(fā)展的重慶人民,由于受反動派的種種反動宣傳,加之耳聞目睹了三個月前“九·二”火災的慘景,和一天以前21兵工廠大爆炸的巨響,都懼怕市內(nèi)成為戰(zhàn)場,民心惶恐不安。

在這關鍵時刻,中共川東特委一面利用策反過來的一個師的兵力和部分警察人員維持市內(nèi)秩序,一面緊張地與各界人士會商,共組歡迎解放軍代表團。

歡迎解放軍代表團主要成員有重慶市參議長范眾渠,重慶市商會會長蔡鶴年與老會長溫少鶴,重慶市工會理事長周薈柏和重慶國民自衛(wèi)隊師長任百雕等,在川東特委負責人盧光特的帶領下與解放軍接頭,商議迎接解放軍進城事宜。

下午2時,代表團乘坐民生公司的小火輪民運號從長江北岸的望龍門碼頭起錨,一路拉著汽笛來到了海棠溪江邊。經(jīng)過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重慶地方黨組織終于同解放重慶的人民軍隊會師了,地下黨的同志激動萬分!

30日下午6點左右,一只只輪船,分別開到南岸彈子石、海棠溪、銅元局等地接解放軍過江。晚上7點過,47423團一營插向精神堡壘(即解放碑廣場),二營插向小什字街;113193團經(jīng)巴縣于下午3點過馬王坪,搶占李家沱渡口,占領大坪,并接受了佛圖關上國民黨國防部警衛(wèi)第21600余人繳械投降;113295團主力從銅元局渡口分批渡過長江。解放重慶的各路部隊會師重慶。

夜幕降臨,細雨紛飛,解放軍先頭部隊進入重慶市區(qū),重慶人民萬人空巷,熱烈歡迎。當天,社會大學的同學在“勝利紀功碑”(現(xiàn)解放碑)上升起迎接解放的第一面紅旗。各地市民結(jié)成了大大小小的隊伍,敲鑼打鼓,慶祝古城的新生,整個山城沉浸在沸騰的歡樂之中。

歷史記載下了這一刻。重慶——這座擁有近110萬人口的山城,在19491130日,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 附件下載==

重慶黨史微信公眾號

重慶黨史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 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地址:重慶市渝中區(qū)人和街99號  郵編:400015
渝ICP備11000637號-3 技術支持:華龍網(wǎng)
渝公網(wǎng)安備:50019002502086